柘溪移民(诗二首)

28365365tw总部 www.lrzooo.com 时间:2013年11月05日 【字体:
  

西江月  柘溪移民

柘溪电站兴建,

十万移民动迁。

离乡背井日如年,

日日思家不见。 

历经艰辛数载,

迎来后扶春天。

惠民政策暖心田,

处处欢歌一片。

注解:“日日思家不见”指移民过渡时期没有自己的家,有相当一段时期,移民居无所。

点绛唇 柘溪移民

彻夜无眠,

拖儿带女离家去。

数乘辗转,

各奔安置处。

小沙江上,

摸爬云雾路。

今何许,

乐业安居,

银花漫山舞。

注解:“摸爬云雾路”字面解:指当时的小沙江上未通公路,山高路险,云遮雾罩,很多山路须攀爬行走。引申意:指在大河边生活的移民初到陌生的偏僻的异地山区,生产生活方式、习惯、风俗、宗教、信仰等都不懂不习惯,生存的出路也云遮雾罩,要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。

背景:柘溪水库兴建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,动迁移民十四万。当时没有专门的移民搬迁安置政策,工程建设存在“重工程,轻移民,重搬迁,轻安置,重生产,轻生活”错误倾向,靠行政命令进行移民搬迁,把移民安置只看成是简单的搬搬家而已,有的地方搬迁移民按“军事化”进行组织,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搬完,有的要移民自找门路,自己组织搬迁,更有甚者,为了赶工程进度,提前下闸蓄水,甚至采取了极端做法。总之,当时移民搬迁安置简单粗糙,多数采取由低向高就近、就地、后靠、上山安置或到荒山、荒坡和未经开垦的不毛之地进行安置。外迁移民不愿离乡背井有被迫投河的,在陌生的环境下,象充军边塞的囚徒,叫天不应,叫地不灵,过渡时期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,大多寄居在山洞、桥亭、庵堂、猪牛栏、仓库和他人家里,有故土难离,思家心切者连夜偷逃返回库区老家,老家也一片汪洋,每当移民回忆起那段艰难的岁月,无不唏嘘落泪。外迁至隆回的移民,当时安置在小沙江等杳无人烟的偏僻山区,这里山高水冷,风大雾多,霜冻期长,“六月盖棉被,八月飞霜雪”,水稻十年九无收,东家一餐,西家一顿,饥寒度日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党和国家对移民遗留问题的处理和移民的后期扶持,移民的生存环境、生产生活逐步发生了变化,特别是国发[2006]17号文件贯彻落实以来,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移民部门的扶持下,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,小沙江等地安置的移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逐步走出了困境,摆脱了贫困,走向了致富,有的奔向了小康。